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黄久生:农民工的好榜样 大别山的好儿子 -凯时尊龙官网
从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到700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从17岁的农民工到建筑行业的“铁军”,成长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30多年来,黄久生持之以恒地奋斗拼搏,以满腔热情回馈家乡,回报社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疆的赞歌。
爱心助贫 700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
对于黄久生来说,最温暖的路是潢川县双柳树镇“久生敬老院”大门那条不足50米长的水泥路。2020年1月17日,刚到敬老院大门的黄久生就被老人团团围住,拉着手问他冷不冷,摸摸脸看他瘦没有……50米的路走走停停足足半小时。院里是黄久生为全镇700多位孤寡贫困老人准备的5600多斤猪肉、35000多斤大米和700多套崭新的羽绒服。
作为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在黄久生心中有个恒久不变的报恩情怀。1986年,他用自己打工积攒的第一笔3000元钱,买了当时乡里少见的衬衣、香蕉、核桃……给乡亲们办了整整一车年货。从那以后,逢年过节,黄久生都要回晏岗村看望乡亲街邻,谁家孩子上学缺钱了,谁家老人长期卧病困难了,他总是把钱及时送到他们手中。渐渐,“有困难,找久生”成了村民的口头禅。
在连续10年为全村乡亲置办年货后,黄久生萌发了拓展爱心扶贫范围的想法。他主动承诺为全镇700余户孤寡老人购新衣,买米肉,这一坚持就是24年。这些年里,他勒紧腰带,投入上千万元,建起了“久生光荣院”,把镇上孤寡贫困老人全接到院里,不仅生活上精心照顾,更是经常陪他们到信阳、郑州、北京等地游览购物,给予精神上呵护,被称为“700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以“700位老人一个儿”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劳务带贫 大别山农民工的“领头雁”
“家乡没啥产业,乡亲们都是土里刨食,我想着,出去闯荡,看能不能找到啥出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38年前,17岁的黄久生带着回报乡亲们和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强烈愿望,背着破旧的铺盖卷到郑州一家建筑工地打工。他白天干活,晚上点着蜡烛专研建筑技术,从小工到大工,从徒弟到师傅,先后取得大学、emba研究生学历,成为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也为乡亲们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他回到家乡对守着穷家晒太阳、熬日子的乡亲们说:“老家没矿没厂房,就是人多,咱们一起出去打工,只要好好干,一定能干出名堂。”
1986年,40余名村民与黄久生一起踏上“征程”。他将大伙组织起来,培训技术,承包工程挣钱。30多年来,他带领的农民工从晏岗村扩展到双柳树镇、潢川县、大别山区,从几十人发展到上万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跟着黄久生脱贫致富。
在黄久生的农民工队伍里有“三多”。一是技术工人多,他按照“培训一个、脱贫一家、带动一片”发展思路,开办农民工夜校,组织大家在工地上传帮带,让大伙儿都吃上技术饭;二是工地上贫困群众、高龄和残疾民工多,截至2020年6月,在他的工地上仍有110多位贫困群众、高龄和残疾人在后勤管理岗位工作;三是民工收入多,“去年在久生带领下,俺在信阳干活平均工资达到近7万元。”贫困户夏书来说道。
凭借着人心齐,队伍强、技术好,质量高的好口碑,黄久生和他的农民工兄弟接到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两次问鼎国家建筑最高奖—鲁班奖,摘得过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还有70多项获得省、市优质工程,被业内誉为“建筑界的铁军”。黄久生也多次得到中央、省、市领导肯定,作为唯一的农民工代表参加了新中国60周年国庆观礼和招待会。
党建战贫 流动党员的“主心骨”
当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是黄久生幼年埋在心中的愿望。1998年,在外务工的他向家乡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后于2003年光荣入党。
如何发挥党员先进性带领更多贫困村民走上致富路,是成为党员的黄久生思考最多的问题。信阳市委提出建立外建党组织,实施“金桥工程”,植根服务型党组织载体,聚合资源,共享发展的理念让他豁然开朗。
2004年春天,在潢川县委及双柳树镇党委支持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黄久生被任命为书记。支部成立后,他为大伙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仅讨薪一项,就为上千农民工讨回三千多万元。2010年,该支部被河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在2017年9月,潢川县驻郑州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成立,黄久生又被任命为书记。从此,全县驻郑州10个外建党支部、386名党员,全部纳入统一管理。
“心”越聚越齐,“事”越干越大。党支部在各分党支部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为家乡农民工、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农民工提供转移就业平台,还开办农民工夜校,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就业援助等活动,开拓了就业门路,提高了农民工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黄久生从2004年担任支部书记后累计带出农民工40万人次,惠及人口300多万,帮助220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每年为家乡带回6亿多元劳务收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工作中,流动党工委联系的60个项目复工近10万人,为疫情期间农民工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做出了卓越贡献。3月6日、16日,黄久生和中共潢川县驻郑州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先后分别被省委组织部作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党组织通报表扬。
产业扶贫 贫困乡亲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黄久生深知,产业扶贫是致富的重要抓手,要想让乡亲们高质量脱贫,必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撑。经过深入调研,2018年9月,黄久生决定在家乡冇人山上发展茶叶和油茶产业。他先后投资1800万元,流转土地10000余亩,支持在郑州务工的流动党员胡恩雨返乡创业,成立合作社,带着农工规划道路、排水沟、蓄水塘,建起一座扶贫基地。他吸收贫困户进基地务工,每天能拿到100元120元工资。三年里共支付贫困户薪金92万元。贫困户历运宝在2018年进基地务工,年收入26000元,实现全家稳定脱贫。
同时,黄久生还在基地周边3公里区域实施创建油茶旅游核心区,以茶代旅,以旅促茶,着力发展田园综合体、农家乐,推进三产融合,逐步帮助贫困村民致富奔小康。
多年来,黄久生和他的农工兄弟聚的是一团火,散的是满天星,施工项目走到哪,扶贫济困就带到哪。在他施工的新郑具茨山工地,附近大槐树、柿树行两个贫困村520户贫困户需整体搬迁。黄久生筹集260万元,无偿支援每户5000元作为致富项目启动资金,指导村民发展大棚蔬菜、草莓产业,帮助他们搬迁后迅速稳得住,能致富。
黄久生将赚来的钱绝大部分用在脱贫攻坚事业上,自己却很节俭,常年过着“青菜豆腐白米饭、衣服破了补了穿”生活,连山上的贫困户都觉得他日子过得太清苦,但他笑笑说:“你们的好日子,就是我的幸福生活,等咱们产业发展好了,我请大家来做客。”
捐资扶贫 家乡建设永不缺位的“主人翁”
在外打拼,家乡建设一直是黄久生心头的牵挂。从2007年起,他一边攒钱一边借钱,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在晏岗村建起了文体广场,把村组通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为夏楼村民组40余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村书记晏家启介绍,“路通了,农产品出山、游客进山的途径都畅通了,群众脱贫的路也更广了,在久生的带动下,全村有10余名党员通过发展种植业、旅游业或者带领群众外出创业就业,成为村里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我们村也在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因贫辍学”是黄久生永藏心底的痛,愿天下所有孩子都不要因贫辍学是他最大的梦想。2014年,他捐资20万元建立了“久生希望小学”,随后设立奖助学金。四年来,累计捐资80余万元让200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经历过苦日子的人更能体会生活的艰辛,面对遭遇困难的陌生人,黄久生更是慷慨解囊:为胃癌患者曹芳、淋巴癌少年邱炳东、血癌患者曹灵汇去20万元,拿出10万元帮骨癌老板李刚渡过难关……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黄久生先后捐赠价值700万余元的防护物资到抗疫一线。20多年来,他为家乡和社会累计捐款3000多万元。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讨论时称赞黄久生:“你是农民工中涌现出的全国道德模范,也是农民工队伍中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还获过鲁班奖,真的了不起,不愧是全国农民工的好榜样!”
黄久生感动得满脸泪水。他说,自己永远都是晏岗村出来的那个农村娃,永远是那个叫黄久生的农民工,他要团结带领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听党话、跟党走,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